我要捐赠
新闻动态

海洋学系建系七十周年暨海洋学科创立九十五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6-11-23   阅读量:  

历经七十载栉风沐雨,跨越两世纪弦歌不辍。11月20日,厦门大学海洋学系建系七十周年暨海洋学科创立九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在翔安校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系友、离退休教职工、在校师生欢聚一堂,近千人参加了庆祝大会。省市海洋局系统相关领导、来自全国近三十所涉海高校和科研单位代表、各界专家学者、企业界朋友,我校党委书记张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赖虹凯,副校长杨斌,校长助理李初环、滕伯刚,以及机关部处及兄弟学院代表等出席大会。大会由海洋与地球学院党委书记邱七星主持。

此次活动以“激情海洋岁月,铸就蓝色梦想”为主题。

张彦书记在大会上代表学校致辞,对我校海洋学科九十五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并对未来发展提出要求。他表示,95年来一代代厦大海洋人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弘扬校主陈嘉庚先生“振兴海权”之宏愿,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谱写出一篇篇奋斗不息、发展壮大的光辉华章。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正在大力推进中的“一带一路”倡议则为海洋强国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契机和实现路径,必将给世界海洋发展、海洋秩序带来新的面貌。由衷地期望我们的海洋学科能够坚持并弘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守望赤子情怀,扛起时代担当,开启新的征程,扎实推进海洋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奋勇驶向世界一流海洋学科的目标,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洋与地球学院院长王克坚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厦门大学海洋学科九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他说,在几代海洋人的努力下,今日之厦大海洋已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涵盖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事务等学科,形成了聚焦科学前沿开展海洋科学理论基础、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关注国家安全与权益的海洋环境管理和权益维护等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学科发展布局。1946-2016年间,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共培养毕业生近5000名学生。70年来,我们培育出了一支高水平、充满活力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建设了能够从事国际一流研究水平的国家级科研平台,特别是我们拥有了3000吨级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嘉庚号”,2017年将试航运行,这将极大推进我校海洋学科的更快发展。海洋学科坚持国际化办学,2014年,中国-东盟海洋学院获国家资助在马来西亚分校启动建设,首批招收的44名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已正式上课。2016 年新成立的地质海洋学系,定位于国际化办学,力争建设成为汇聚国际一流人才的学术高地。“十三五”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步伐已启动,这又是厦大海洋学科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望到十几年后,学科整体实力排名进入世界前列,比肩欧美发达国家著名大学海洋学院的水准,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戴民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1946年,在校长汪德耀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唐世凤先生创办了厦门大学海洋学系,开辟中国高校海洋科教之先河,纵使放眼全球,亦为最早在高校建立的海洋学系之一。95年以来,厦大海洋薪火相传、贤达辈出,为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具有“海洋”视野和胸怀的优秀人才。正是一代代海洋前辈,用行动和精神感召,坚定了我辈执着开展海洋科教事业的决心,激励着数代海洋学子奋发图强,也开启了包括一批批学子的人生起点,并将之作为终生矢志不移的事业。今天,基于昔日生物学系和化学系建立的海洋学系已经发展壮大成为厦门大学的6个学部之一-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拥有位列全国前十的海洋、环境、生态等3个一级学科,组成了目前厦门大学的支柱学科群。明年春天,“嘉庚”号科考船即将首航,几代厦大海洋人的梦想终将成真;我们更期盼通过“嘉庚”号传承“嘉庚精神”,构筑“海上厦大”,助力厦大走进世界,并由此延续厦大海洋学科发展的新的辉煌。

校外兄弟单位代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系友代表张其永、陈彬,教师代表李少菁、徐鹏,学生代表胡俊彤也先后作了精彩发言,共同献上对我校海洋学科的美好祝愿。

大会向“嘉庚号”科考船及学院奖学金捐赠者颁发证书。大会还举行了“海洋生物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揭牌仪式,福建省海洋渔业厅、福建省发改委和厦门市海洋渔业局领导、嘉宾和我校领导、教授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当天下午,2016(厦门)海洋科技发展论坛、筑梦•启航——海洋学子学业择业创业论坛隆重举行。晚上,“厦大人•海洋情”庆典晚会在芙蓉湖畔举行,全体厦大海洋人载歌载舞,共同为海洋学科献上美好祝福。

(翁晨希 侯佳君 吴珊珊 方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