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捐赠
新闻动态

首届环球时报公益奖助学金颁发

发布时间:2012-06-11   阅读量:  

6月8日上午,首届“厦门大学环球时报新闻传播公益奖助学金”颁奖仪式在新闻楼会议室举行。《环球时报》副总编辑吴杰,校党委副书记陈力文,校宣传部部长王炳华,校学生工作处处长林东伟,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邓朝晖和常务副院长黄星民为获奖的25位学生颁奖。同时,新闻传播学院敦聘吴杰先生为兼职教授。

颁奖仪式由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林盛铨主持。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邓朝晖宣读获奖名单。《环球时报》品牌中心项目主管李秋枫,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叶虎,新闻学系主任庄鸿明也出席了此次颁奖仪式。

黄星民在致辞中表示,《环球时报》“环球”的理念与新闻传播学院“面向海洋”的理念有着天然的共性,同时双方在致力于打造世界“华人话语权”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在学院和《环球时报》认真扎实的准备之下,此次活动将是双方合作坚实的一步。

陈力文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厦门大学新闻教育的悠久历史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她说,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学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的关心支持,学院先后与多家海内外主流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陈力文指出,《环球时报》作为人民日报社创办的国际时事新闻媒体,真正做到了用中国视角看世界,把新闻观测点放在中国,拥有广泛受众群和良好口碑,在国内外均享有很好的声誉。“厦门大学环球时报新闻传播公益奖助学金”在我校的设立,对于我校新闻传播学子来说是一种激励,将促进同学们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在未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致辞中,陈力文手持吴杰先生赠送的《环球时报》社论合集《讲真话的中国》表示,《环球时报》是站在祖国立场维护正义的报纸,做到了理性、客观,这与厦门大学的四种精神“爱国精神”“革命精神”“自强精神”“科学精神”是契合的。陈力文还特别对新闻传播学子提出了几点要求:一要深入了解真相;二要在客观的背景下全面把握;三要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

吴杰在发言中简要回顾了《环球时报》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他对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许。吴杰表示,《环球时报》始终将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坚持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十分欢迎厦门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将其作为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同时,《环球时报》也非常欢迎同学们将其作为实习和实践的基地。

颁奖仪式上,《环球时报》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总编辑胡锡进的视频短片。他表示,《环球时报》致力于实现“报道多元的世界,解读复杂的中国”的目标,希望以后有机会和厦大学子共同探讨和实践。

《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份国际新闻报纸。目前,环球时报社已拥有“四报两网”,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驻有50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刊发的文章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新闻传播学院 樊蓉)